“总集这种体裁的产生,则首推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晋书·挚虞传》:挚虞“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日《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可惜《文章流别集》今已亡佚。所以,今天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的总集,应是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而‘别集’这个词出现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东汉就出现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别集开始盛行,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唐宋以后就更加繁荣,出版的别集相当之多。”焦儿继续很流利地回答道。听到这些,台上的那位严肃的讲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来这位同学昨天有好好温习功课了。”
“对了,老师,我能再问你一个问题吗?”焦儿笑着点点头又继续问。
“嗯,什么,你问吧?”那讲师点点头表示赞同。
“我只是有些不明白,我们文学类专业里明明有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那个专业也会讲到这些内容,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再学这门‘中国古典文献学’呢?”听到焦儿这句话,很多同学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看向她,连我也不例外地惊到瞪大了眼睛看向焦儿,因为前一段时间这位讲师的确是跟学校‘古代文学’这门课的教授闹过一次很大的矛盾,原因是那个教授向学校申请说可以取缔‘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说他这是在浪费教学资源,这个讲师当时就在校领导办公室跟那个教授大吵了一架,但因为那位教授是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最终这个讲师败下阵来,校领导考虑再三将他这门课从原来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改为了选修课程,改课程后他的课堂顿时学生少的可怜,我和羽童若不是因为焦儿也早就从这个无聊的课堂上出去了,而来这里的大部分学生也都是因为这门选修课程没有课外作业,学期末考试绝不会挂科才来的,因为这是那位讲师的原则,他说过绝不会让他的任何一位学生挂科,就算你是交白卷,为此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讲师是脑子有问题了吧,要不也不用如此方法吸引学生。但如今,焦儿这样提出这件让讲师难堪的事情,岂不是有点往枪口上撞得趋势吗?
现场又一次宁静了,那位讲师沉默了几秒钟,他摘下了自己的眼镜,放在讲台上,随及抬起眼望向了焦儿,我立刻觉得大事不妙,我们恐怕下一秒就会被赶出去了啊。
“这位同学你问得很不错。”谁想到那位讲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点点头。
“同学们,我知道其实你们来我课堂上的有你们各式各样的理由,有的是因为我的课堂没有课外作业。”一部分学生低下了头。
“也有的是因为,我的课堂学期末没有挂科率。”另一部分学生也低下了头。
“可能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是真正愿意听课的。”讲师又看向焦儿,焦儿微笑了一下。
“其实我周围的很多人对我说,你这样是何苦呢,你以为你这些不一样的举动学生们就会认为你是真的好老师吗?你以为你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在背后说‘那个装逼的孙子就只能这样吸引学生了吧!”讲师的这句话让在场很多学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而他也很是理解地笑笑。
“或许像校领导说的那样,一学期多少挂科率,补考费就能再盈利多少,又或许考试抓到一个作弊的学生老师奖赏几千块钱。”讲师讲到这里时,很多学生都有了兴趣,开始很认真的听了起来,并且很赞同的点点头。
“同学们,我不想说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其实说到底,学习和祖国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们热爱我们自己的国家,但是国家一次次的用它的高学费,高医疗费,低就业率来考验着我们对祖国的信心。当我们都热情高涨,自信满满地走进这一座装饰华美,设备优良的校园时,我们可能有很少的孩子能看到父母从衣衫中掏出用双手颤巍巍掏出一摞钱时的愁苦,以及眼神中充满的希望。”讲师说到这里几个女孩子已经开始在默默地抹眼睛了。
“当你们坐在餐厅中叫来一盘盘精美的菜肴时,可能你们有一部分的孩子的家长在家里只能每天吃着馒头咸菜,只为了能在下学期给你们多寄一些生活费过来,更有可能你们在陪着女友逛街买衣服,陪着男友夜机上网吧时,你们的母亲父亲正在医院里,拿着化验单却怎样也不愿意花那一点钱去看看自己可能已经有些问题的身体。”讲师讲到这里时心情已经很是激动了,教室此时是以往少有的寂静以及学生们难得的认真态度,我仍旧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却被这个讲师充满了感情的演讲彻底震撼了,虽说我很早就没有了父母的关爱,但他声音和情绪中所包含的的那种深切感情,却是真真切切可以感动到人的,我在望向一边焦儿的眼中也有了难得的湿润。
“同学们,我讲这些不是为了说教和煽情,我讲的都是我亲眼见到过的一些真实的父母和学生的事情。你们可以不喜欢我的课,可以不喜欢我,甚至可以不喜欢学习,但你们一定要培养一种自己独有的想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然后去坚持,去做一个真正有追求的自己。不是为了学历,不是为了文凭,也不是为了混日子,而是真正的去过自己的生活,因为身为一个人,一个不同于自然界别的动物的唯一性的人,精神和信仰才是我们的优势,不管为了你们的父母,还是为了你们自己这都是你们现在该考虑的事情了。”讲师讲到这里时,大部分的学生都开始默默地低下了头,沉思起来。这时,老师又背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李白的《静夜思》那首诗,之后他转过身望向我们。
“这位同学,你能把这首诗朗读一下吗?”讲师忽然对我说到。
“哦,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很快速流利地念完了这首诗。
“嗯,很好,不错,坐下吧。”讲师冲我招招手,我才慢慢地坐下,却是一肚子疑问,这首诗貌似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倒背如流吧,他这让我朗读一遍,是为了说明我智商低吗,一瞬间心中有了不快,想想这讲师脾气真是怪。
“很好,我想这是一首在座同学们全都耳熟能详的诗吧?”讲师问到,在场所有的同学都猛点头。
“好的,那有谁可以从中国文献学的角度来诠释一下这首诗?”讲师继续问。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刚刚说完,一位坐在第一排的男生便就很快地做出了这一段专业性的解释。
“呜啊,解释的还真是专业啊!”我不禁赞叹到。
“这是中国孩子们从小就学得诗,要解释不专业的话,那真该回去重新读小学了。”焦儿对我的疑问表示不以为然的鄙视。
“嗯,好的,这位同学解释的不错,但是这是从古代文学的角度,诠释了这首诗的本身意义,文学价值,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文献学需要研究的是诸如这首诗中的‘床’到底是真正的床,还是指井沿,这首诗是写在纸上的还是写在竹签上的,李白当时喝酒用的酒壶又是陶瓷质地的还是水晶质地的,这一些问题就是古典文献需要研究的,说白了,古典文献是从史学角度诠释一些历史事件和背景的,它的专业性指向更明确。这就是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之间的不同,这位同学,你明白了吗?”讲师说到这里又转向焦儿的方向看着焦儿,焦儿很平静地点了点头。
>